close

我真心覺得,這是21世紀網路與社群媒體使用者都需要讀的一本書《真相製造》

真相製造(Readmoo讀墨電子書)

本書的作者,台灣記者劉致昕,後來也成為《報導者》的編輯。他耗費至少5年的時間、走訪世界多國,從2016年的比利時、2017年的法國、2019年的德國與印尼、2020年疫情下的中國,最後回到"Now"現在的臺灣,看看「製造真相」這門生意,是如何滲透、並永遠改變了我們的生活。

如果你沒有時間,那就看第5章【2020 @中國:官民一體,網路牆國向全球灑下宣傳天網】第6章【Now @臺灣:平行世界間的資訊攻防戰】;如果再沒空,至少就看第6章吧!

2021年出版的本書,書中記錄的社會實況,兩年後的今天只有加劇、沒有減緩。

從作者的走訪探尋中,我們看清了網路與社群媒體的普及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,也如何悄悄改變了產業與經濟──「訊息」是一門「產業」與「生意」,賺錢的生意永遠都有人做。

在這個「廣告」充斥的現代社會,網路與社群媒體的普及,以及使用者的數據分析,使得廣告得以被高度客製化並精準投放。作者形容,過去的廣告模式就像貓頭鷹送信到你家;但現在,這隻貓頭鷹除了送信,還會探聽你的喜好、胃口、傾向,一切都是為了將為你客製化的信件送到你家。

如今,這些客製化的「廣告」幾乎都是為了「誘導」我們而產生。不只是誘導我們購買某項商品,也我們支持/反對某種立場、某些思想,甚至投票給某位候選人。

這些刻意、有特殊目的而被製造的資訊,每天都在網路上大量流竄。身在台灣的我們,最身受其害的大概就是常常伴隨假新聞一起流通的內容農場文(好發於親戚的Line群組),以及同溫層外的平行世界

在第6章中,作者一路梳理脈絡,從過去還不流行打網路聲量戰的國民黨執政時代,到如今多數政府部會粉專與粉絲互動熱絡,能看出網路與社群媒體確實創造了前所未見的嶄新政治型態。政治本為「眾人之事」,能受到大眾熱絡討論固然令人樂見,其中卻也暗藏隱憂:在「聲量致勝」的社群媒體模式下,真正需要關注、討論的議題,是否會在政黨的競逐聲量的廝殺中成為犧牲品、使得民主發展受到壓迫?

假新聞、內容農場、看不見的牆、另類事實、同溫層外的平行世界.......誕生自民主社會的言論自由之中,這些異象卻正在撕裂民主社會,就像是拿民主社會的劍,斬的不是民主社會的官,而是民主社會的所有人。

然而,對抗被製造的真相,卻像一場不能輸、卻永遠不會贏、也沒有終點的戰鬥,令人疲於奔命、卻看不見終點。

 

之前我在讀《Instagram崛起的內幕與代價》時,一度感到深深的不解。在現今大眾最常使用的幾項社群軟體上,就拿FB與IG為例好了,想必不只是我,許多使用者也有類似的感受:看到真正的朋友的動態、清新優質的內容越來越少,粗製濫造、來源不明、真假難辨的訊息越來越多。這些還不是社群媒體帶來的最大危害,更大的傷害還包括某些極端或偏激思想與非法行為(例如毒品交易),躲在演算法的背後,透過同類相吸逐漸壯大、並形成封閉的迴圈,還能躲避追查。

我一度想,如果現在一個隕石掉下來砸爛FB本部、FB和IG一同毀滅了,一個嶄新的社群軟體X出現在大眾眼前、一切從0開始,我們就能享有清新的社群媒體環境了嗎?但仔細想想就會明白,只要模式沒變,只要社群軟體仍然以使用者的互動與流量為導向,這個新興的X終究會成為下一個FB。

那麼究竟有什麼方法,能讓網路與社群媒體只給我們的世界添加美好色彩、而讓罪惡無處生根呢?

我如今的答案是:沒有辦法。因為網路與社群媒體只是一種工具,工具本身沒有好壞。有人拿刀料理,有人拿刀殺人。工具強化人們的能力、幫助我們生活,就像《真相製造》第6章中提到的,蒐集社群媒體使用者的貼文分析,能夠更精準、更早期預測下一場大型疫病發生的時間地點──如果訊息沒有被截斷或刪除的話。

只不過,網路與社群媒體這種工具太強,所以不只是人們行的善,就連人能行使的傷害也一同放大無數倍。

因此我們的對抗方法,是要有意識地使用這個工具,了解它可能帶來的傷害,才能避免傷害與被傷害。就像看到有人提著刀靠近你的時候,要警覺逃跑並呼救一樣。

 

在本書最後,作者和同樣身在台灣的我們一起自問「我們該怎麼辦?

這裡有一些相當受用的建議,諷刺的是,這是北馬其頓的網軍教練賽爾科斯基給出來的的:

隨時保持懷疑、意識到「真相不是非黑即白」、確保自己的資訊來源多元化,以及多讀書。

除此之外,不要排斥與異溫層接觸、接受自己與他人犯錯的空間、保持警覺、多方查證,最重要的是,不只隨聲量潮來起伏,而要堅持追求真實,都是能讓我們在真相製造的洪流中存活的武器。

21世紀,資訊識讀與事實查核,已經變成一項全民運動。

arrow
arrow

    Hikar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