鵺。
傳說這種妖怪的頭是猴子,身是狸,四肢是虎,尾是蛇,聲如虎鶇。當鵺鳴叫時,往往是妖異現身之刻。是一種會作祟的可怕妖物。
《物怪(モノノ怪)》是一部很久的動畫了,當年我在國中時代,友人曾拿她以《物怪》為主題寫成的一篇小論文給我看,至今仍令我印象深刻。如今回顧《物怪》,果然經典之作不會因時光的磨滅而失去光輝,10年後重溫舊作,它依然吊打許多製作精美但內容空虛的作品,至今仍是獨樹一幟、屹立不搖的標竿。
「只是,普通的,賣藥郎而已。」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防雷線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=======================您正要進入地雷區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繼續前進嗎?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→是
→否
日本是個百鬼夜行的國度。日本的妖怪也有很多種類。「鬼(おに)」指青面獠牙、頭生犄角、擁有怪力的人形怪物;「化け物(ばけもの)」指自然界的精怪、無機質或超出常理解釋的自然現象的化身;
而「物怪(もののけ)」則特指從生靈、死靈、或人的怨念、執念中生成的妖物,會對人類作祟,通常有高度危害性。
〔鵺〕篇是物怪動畫之中我最喜歡的一篇。它的表達手法依然迂迴巧妙而細膩,但算是比較容易理解的一篇。
它也是最無情的一篇。
〔座敷童子〕篇中有富少始亂終棄的薄情,對比少婦對未出世的孩子義無反顧的愛、與被扼殺的孩子渴望出世的微薄心願;〔海坊主〕篇中有妹妹雖為禁斷關係但依然清廉高潔的愛,對比哥哥道貌岸然之下的怯弱卑劣與矛盾掙扎;〔無臉〕篇中,雖自虛無中誕生但仍真心珍惜阿蝶的狐面(光叔嫁我!!!!!!),對比一次又一次扼殺自我的阿蝶;〔化貓〕篇中有慘死的女記者未竟的理想抱負、轉化為近乎執著的怨懟憤恨,對比報社老闆鬼迷心竅的貪婪與執迷不悟的愚昧。
但是〔鵺〕篇之中的情感流動與其他篇章相較之下,淡薄非常。
雖然那些為了傳說級的名香「東大寺(蘭奢待)」而來的人都是被貪婪驅使、才會為鵺所迷惑、最後被自己纏身的慾望緊緊勒死,但是這些情感與其他篇章相比,簡直淡若雲煙。
〔鵺〕篇之中,物怪的「形」是可以為老嫗、可以為少女、可以為童子、千變萬幻的鵺,
「真」是名香蘭奢待將眾人引誘至破廢古宅中以幻術折磨至死,
「理」是追求爭奪名香的人們才造就蘭奢待的價值,否則只是廢墟中尚不如柴的朽木一塊。
形、真、理三者皆備,降魔劍出鞘。
故事最後徒留古宅荒煙漫草斷垣殘壁,以及一抹恍惚若錯覺的餘香。與賣藥郎的答案不謀而合:
「幻(まぼろし)。」
格外令人不勝唏噓。
鵺。
傳說這種妖怪的頭是猴子,身是狸,四肢是虎,尾是蛇,聲如虎鶇。當鵺鳴叫時,往往是妖異現身之刻。是一種會作祟的可怕妖物。
它曾經躲在叢雲中對皇家作祟,最後被源氏勇將賴政擊落。
被射落之後的鵺的去向眾說紛紜,其中之一傳說埋葬在清水寺附近,京都與日本各地直至今日也仍設有「鵺塚」,並為避免鵺再度作祟,將它供奉為「鵺大明神」。
因為鵺如奇美拉般東拼西湊的特性,也被用來形容身分不明的人、或曖昧不清之事[*註1]。
也可以引申為「看到的部位不同,樣貌也不盡相同」。
也就是說,一場瞎子摸「鵺」,會有南轅北轍的結果。
但其實這個形象很有趣,它似乎也可以用在人身上。
試問一個人能有多少張臉?
家人的臉。友人的臉。情人的臉。上司的臉。下屬的臉。父母的臉。子女的臉。丈夫的臉。妻子的臉........
自己面前的臉。
有誰能真正看見一個人全部的相貌?
看見的部分不同,樣貌也不盡相同。
但是每個看到部分的人,都會覺得鵺就是自己看到的模樣吧!
就像是,這世上每個人,都是從鵺的蛋中孵化而出。
*註1:多田克己《日本神妖博物誌》